服務根本 賦能變革——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25年部署會透視
http://www.igotdog.com2025年03月31日 09:33教育裝備網
3月28日,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開通三周年之際,教育部在京以“人工智能與教育變革”為主題,舉行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25年部署會。
透過這場部署會和相關活動,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強國建設的路徑和前景更加明晰。
牢記立德樹人
促進全面發展
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、民進、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,談到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時強調:“教育數字化,有些問題要分清楚。”“教育,不能把最基本的丟掉。”
哪些是教育不能丟掉的“最基本的”?從部署會的工作部署和活動安排,可見端倪。
比如,教育部黨組書記、部長懷進鵬在部署會上強調:“必須牢記使命,始終堅持服務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,始終堅持‘五育’并舉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不動搖。”
無論人工智能開發什么樣的應用場景,推出什么樣的工具手段,建設什么樣的平臺載體,最終都是要服務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。
部署會上,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以“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”為題,為人工智能校長局長專題培訓班講授第一講。他鮮明指出過度依賴人工智能的隱患:“現實中,如果學生依賴AI,就容易導致思維懶惰,缺乏獨立思考、權衡判斷的意識與能力,容易讓AI‘牽著鼻子走’。”
“科技發展‘兩面性’是普遍規律,在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會帶來新的挑戰,關鍵是要把握好方向、控制好力度,追求技術與價值的平衡。”徐坤提醒。
部署會強調,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,科學把握人工智能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定位、方向、方法,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強國建設。
技術為我所用,方能海闊天空。在數字化大潮中,教育戰線更要準確把握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的“變”與“不變”。
勇于改革創新
優化能力結構
深入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,必須勇于改革創新。
閱讀,是最古老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活動之一,有著極其成熟的教學模式。人工智能該如何賦能“新閱讀”?
會上,北京四中北海校區教師夏鵬分享了師生們的探索。針對青少年學生閱讀特點,學校精心打造以線下閱讀為基礎、線上閱讀為拓展的全方位、立體化閱讀生態。“線下紙質書籍以其特有的墨香與觸感,賦予學生沉浸式深度思考的空間。線上圖書資源庫,以海量文本、多媒體互動及智能檢索功能,突破時空限制,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閱讀熱情。”夏鵬介紹。
當“最古老”也能在“最新潮”里迸發“新活力”,教育戰線無疑應該更加自信,全面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要素、全過程,全方位助學、助教、助研、助管、助國際交流。
而在這一過程中,干部、教師的素質至關重要。
部署會提出,必須優化能力結構,學校管理者要提升數字化領導力和駕馭力,廣大教師要提升數字教學能力,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,塑造學生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素養能力。
在授課中,徐坤表示,人工智能素養已成為教師發展的重要素養之一,“其不僅包括技術層面的認知,還包括思維層面的能力、情感層面的態度和價值層面的判斷,真正的人工智能素養是內外兼修的統一體,既要‘懂技術’,也要‘懂教育’,更要‘懂人心’”。
擁抱新技術、提升新素養,教育者、學習者一個都不能少,唯有全力以赴,方能構建共生、共學、共研、共創的未來教育新格局。
構建“三大中心”
“建”“用”良性互動
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實施3年來,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已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高質量數字教育平臺。站在全新的歷史起點上,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如何進一步找準定位,優化升級,更好發揮支撐和服務作用?
部署會給出構建“三大中心”的明確方向:構建高質量國家資源中心,打造國家公共教育資源服務平臺;構建國家教育服務中心,打造國家公共教育服務平臺;構建人人可學的終身學習中心,打造國家終身教育平臺。
對此,今天正式發布上線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2.0智能版有著鮮明體現。
——新上線一批教學資源,其中中小學平臺新上9161節、智慧職教平臺新上6560節、智慧高教平臺新上15111節、終身教育平臺新上1925節;
——新增12項政務服務事項,形成八大類、51項政務服務;
——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功能全面智能升級,白澤智慧學伴、AI智能搜索、AI視頻總結、AI視頻導航四大智能應用正式上線。
尤其需要注意的是,部署會強調,要強化內容建設和育人導向,完善“建”與“用”的良性互動機制。
會上,海南省教育廳、青海省教育廳展示了“建”“用”良性互動的豐碩成果。
比如,在海南省文昌市,通過“國家平臺+同步課堂”模式,累計推送城鄉共享課程1.2萬節,鄉村教師下載使用率達92%;全市鄉鎮學校音體美課程開課率從58%提升至97%,城鄉學校教學質量差距不斷縮小。
比如,青海聚力破解“網絡弱、設備缺、運維難”等瓶頸,集中力量為32個縣區188所學校配備計算機教室和校園網絡。農牧區學生和教師每百人訪問國家平臺量分別為8.03萬、27.9萬,環比高出67.3%、19.7%。
建強建優質、多用多磨合,“兩條腿”走路的國家平臺,步伐愈加堅實有力,行穩致遠。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